科普漫画《农小药和桃小果》
2023-09-29
发布时间:2024-09-09 来源:《农药科学与管理》2024年第7期 作者:刘学,陶岭梅,吴仁海 浏览次数:1012
《农药科学与管理》2024年第7期 2024-09-09 1012
我国的小麦种植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最早种植小麦的是我国北方先民,他们也一直以小麦为第一主粮。发展到今天,小麦因其耐旱、耐寒、产量高、适应性强等特点成为我国最主要的主粮作物之一,每年种植面积约3.6亿667 m2,产量达到1.3亿多t。在我国河南省,小麦是第一大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超过8 500万667 m2,总产量达3 750万t,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28%,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对于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特别是口粮安全意义重大。
河南省是我国冬小麦重要生产基地,该省地理位置在北纬31.38°—36.37°、东经 110.35°—116.65°。全省总面积为16.70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8.13万平方公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在12.1~15.7°c,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32.50~1 380.60 mm,年均日照时间约1 850~2 500 h,全年无霜期约为180~240 d,适合小麦的生长也适合麦田杂草的发生。河南省小麦田杂草具有发生面积大、种类多、密度强、抗药性高等特点,危害十分严重,对小麦丰产稳产产生严重影响。小麦田杂草危害面积约占小麦播种面积的70%以上,因杂草危害造成小麦减产高达30%左右。近年来,河南麦田又闯入一种发展迅速、危害严重、防治难度大的杂草--多花黑麦草。多花黑麦草原本是我国引进作为牲畜饲料和草坪使用的草种,侵入麦田对我国小麦生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笔者调查研究了河南省小麦主产区多花黑麦草发生、分布和危害情况,对防控对策提出几点建议,供行业人员交流参考。
1 多花黑麦草生物学特性及特点
多花黑麦草(拉丁名lolium multiflorum lamk.,英文名italian ryegrass)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禾本科、黑麦属,原产于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及小亚细亚等地,植株丛生型,具有生长快、分蘖强、再生性能好、对药剂易产生抗性、喜温暖潮湿气候等特点。
1.1 形态特征 多花黑麦草和小麦同属禾本科植物,在外观形态以及出苗特点上十分接近,所以在苗期不容易区分多花黑麦草和麦苗。多花黑麦草株高50~130 cm,具4~5节,较细弱至粗壮;叶鞘较疏松,叶片扁平、无毛,片长10~20 cm,宽3~5 mm;穗状花序,长10~20 cm,宽5~8 mm,小穗单生而无柄,侧扁,含10~15小花;第一颖退化,第二颖短于小穗,有5~7脉,具狭膜质边缘,外稃先端膜质,具5脉,中脉延伸呈细弱芒,长可达5 mm,有时上部小花无芒;内稃与外稃等长,边缘内折,脊上具有细小纤毛,稃体与颖果相贴,但易分离。多花黑麦草依靠种子繁殖,几乎与小麦同期成熟。
1.2 生长习性 多花黑麦草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喜温润气候,耐低温,10℃左右生长良好,>20℃最适宜,耐盐碱,在含盐量<0.25%的土壤中生长良好。适宜在壤土或黏土上种植。生长期分蘖力强,再生能力强,作为牲畜饲料,可多次收割利用。
1.3 发生范围 在我国新疆、陕西、河北、湖南、贵州、云南、四川、江西等省区均有发生,且大多作为优良牧草被普遍引种和栽培。
1.4 经济价值 多花黑麦草是一种冷季型优良牧草,具有生长迅速、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多花黑麦草不仅适于收割青饲,调制优质干草,亦可放牧利用。同时也是养鱼的好饵料,我国南方地区多在鱼塘旁种植,用以饲喂草鱼。
2 多花黑麦草的危害及传播途径
广义的杂草定义则是指生长在对人类活动不利或有害于生产场地的一切植物,主要为草本植物,即人们通常讲的“长错地方的植物”,或者说植物“长在了不应该生长的地方”。多花黑麦草就是这样一种植物,作为饲料作物它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对人类重要且有利,但由于随风传播、种子调运等原因,它在非常有利于其生长小麦田“安家落户”、开花结果,造成对小麦田的“强行霸占”,从而变成了需要防控的杂草。
2.1 分布 1987年多花黑麦草作为牧草引入我国进行繁育、栽培和使用,原本是在我国长江流域被广泛种植的优良牧草,但当它进入麦田后,却成了麦田里的恶性杂草之一。仅在河南省就具有分布范围广、发生程度重、抗性水平高、防控难度大等特点。据河南省相关单位2018~2022年的跟踪调查,在驻马店、南阳、信阳、平顶山、新乡、周口、商丘等7个地市的32.9万hm2麦田均有发生,并且随着机械收割、麦种调运等农业操作措施,有向全国快速扩散蔓延的趋势,对河南省的小麦种植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2.2 传播 据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介绍,多花黑麦草繁殖力很强,每粒种子能够结籽1 000粒到3 000粒左右(小麦一般结籽只在100粒左右),且籽粒小而轻,表面又不光滑,非常容易随风传播,这是多花黑麦草迅速蔓延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牧草或草坪的管理不善、小麦种植与管理方式发生变化、农用机械跨区作业、小麦等种子调运、对防除技术认识不足等都是多花黑麦草迅速传播爆发成灾的重要原因。
2.3 生长优势与危害 在小麦田,多花黑麦草占据了绝对的生长优势。一是株高优势,与小麦相比,一般情况下多花黑麦草株高要高出20多cm;二是分蘖优势,每株多花黑麦草一般有10~20个分蘖,最多可达50个分蘖,繁殖能力极强,而小麦在生长季节一般只分蘖3到5个;三是结籽优势,多花黑麦草每粒种子能够结籽1 000粒到3 000粒左右,而小麦一般只结籽100粒左右。由此可见,在小麦田多花黑麦草同小麦争水、争肥、争空间,影响小麦的长势、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多花黑麦草的茎秆高且细软,扬花灌浆后极易倒伏,从而引起小麦的大面积倒伏,对小麦稳产、丰产形成更为严重的威胁。所以,控制小麦田多花黑麦草的蔓延和危害已刻不容缓。
3 防控建议
从上述情况看,多花黑麦草具有繁殖能力强、传播途径多、危害风险高、防控难度大等特点,急需认真研究其发生、传播、危害规律,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于存在多花黑麦草的地块,合理区分未耕作整地的、已耕作整地未播种的、已经播种完毕的等情形,及时采取科学有效防控措施,控制多花黑麦草发生和蔓延,危害小麦的正常生长。为此,从源头上提出防控麦田恶性多花黑麦草的建议。
3.1 物理方法除草
3.1.1 精选种子 需要精选种子,加大筛选种子的力度,剔除混有多花黑麦草的种子,从源头上切断杂草籽进入麦田的途径。
3.1.2 土壤翻耕 多花黑麦草出苗早,在墒情好的条件下会有一个出苗高峰,应在播种前进行浅层旋耕、土壤翻耕,能够清除大部分已出土的多花黑麦草幼苗,有效降低杂草基数。
3.1.3 人工除草 在小麦苗期结合施肥进行行间除草,或在杂草孕穗至成熟前拔除杂草并带离麦田集中销毁;清除麦田周围、水渠边等区域的杂草,避免杂草种子侵入麦田。
3.1.4 其他措施 及时、彻底清洁联合收割机等农用机械,避免跨区作业传播杂草种子;对于多花黑麦草发生重的田块,建议人工收割小麦,并将杂草、秸秆、颖壳等带离田间;铲除路边、地头、渠边杂草,防止草籽随风或灌溉水进入大田。
3.2 化学方法除草 登记用于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的药剂对多花黑麦草均有一定的防效。2015年之前,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酯、唑啉草酯等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以及甲基二磺隆等als抑制剂类除草剂对多花黑麦草均有较好防效。但随着这些除草剂连年使用或1个生长季内多次使用,导致多花黑麦草抗药性持续上升,成为小麦田恶性杂草。在大面积使用除草剂前,应在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药剂,并在小范围内开展效果和安全性试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3.2.1 土壤封闭除草 一般在小麦播种后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特别是多花黑麦草发生量较大的田块里,可在播种前一周使用灭生性除草剂清田,也可在播后出苗前或出苗后早期,选用登记用于防除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的药剂砜吡草唑与防除小麦田一年生阔叶杂草的吡氟酰草胺等进行土壤封闭除草。
3.2.2 茎叶处理除草 应在小麦4叶期后,最好在多花黑麦草出苗后2~5叶期,选择气温在6℃以上进行茎叶处理。多花黑麦草是麦田杂草之一,所以要选择安全、有效且经登记适用于麦田的除草剂。一般可选用除草剂为: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二氯异噁草酮异丙隆等,能有效防治多花黑麦草等麦田杂草。对于除草剂存在抗性的田块,可选用茎叶处理和土壤封闭药剂协同喷洒,起到连封带杀的作用。
3.2.3 施药器械 应选用装有扇形喷头的喷杆喷雾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或背负式喷杆喷雾机,不宜选用植保无人机、弥雾机等低容量喷雾机械,避免除草剂药害的产生。
4 结语
近年来,随着农业轻简化栽培、种植结构调整、机械跨区作业等不断发展,我国农田杂草群落演替加快,草相变化复杂,恶性杂草蔓延危害,抗药性问题日益凸显。多花黑麦草在河南驻马店、江苏睢宁、山东鄄城以及陕西冬春麦区等地成为优势种群。因此将多花黑麦草等恶性杂草纳入我国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势在必行,加强杂草防控基础研究,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和掌握完整发生动态资料,全面了解麦田多花黑麦草的发生、生长规律,同时针对多花黑麦草抗性问题,加快防控药剂筛选、登记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物理和化学等多种手段防控措施,从而保证我国主要作物小麦高产稳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